宫颈糜烂样改变 有症状别忽视
文章来源: 沈阳京科医院 发布时间:2014-04-02
宫颈糜烂是很多女性在妇科检查时常听到的名词,“糜烂”二字难免令人恐惧又难以启齿,于是大多选择网上了解信息,当看到网传“宫颈糜烂是正常现象无需治疗”时如释重负。宫颈糜烂真的不是病吗?真的可以置之不理吗?小编仔细研究了国内外相关医学科普文章,个人认为宫颈糜烂说法不准确,但放松警惕是不可取的,要根据情况来区别对待。
宫颈糜烂样改变 是不是病要看症状
宫颈好比女性生殖系统的“门户”,对女性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宫颈能避免微生物及有害物质进入子宫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怀孕期间“门户”牢牢锁定以防早产。孕妇分娩时“产门”若不能正常打开,新生儿就无法顺产。
“宫颈糜烂”一词早来源于英文“CervicalErosion”,作为医学术语,它并不能准确反映疾病,反而容易产生歧义,因此30年前美国妇产科教科书就已将“宫颈糜烂”删除,改称“宫颈柱状上皮外翻”,2008年我国妇产科学教材也在修订中与国际接轨而将“宫颈糜烂”摈弃。
多数女性或许并不知道,宫颈有着非常特殊的生理结构,宫颈表面覆盖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两种上皮,鳞状上皮向下连接阴道,柱状上皮向上连接宫颈管,两种上皮的交界带被称为移行带,移行带会随着体内环境、激素、炎症及其他因素而发生移动。当宫颈表面全部被鳞状上皮覆盖时,宫颈会呈现粉红色且很光滑,宫颈一旦被柱状上皮外移覆盖,在妇科检查时医生就会看到红色而不光滑的组织,也就是宫颈糜烂样改变,出现这种改变的宫颈仍属于正常宫颈,无需任何治疗。
但是,小编在这里需提一下宫颈炎,如果有白带增多、发黄,有异味、性交出血等情况,这些是宫颈炎症的表现,表示宫颈上存在病菌感染。宫颈囊肿、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管黏膜炎,这些都是宫颈慢性炎症的结果。对于有症状的宫颈炎必须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根据个人病菌化验结果来定。据流行病学调查,宫颈糜烂样改变30%-40%伴有病毒感染,因此抗病毒治疗也是治疗关键!
>>>不同病菌感染症状有不同,你属哪种?不明白?点我咨询
宫颈糜烂样改变 须定期复查防癌变
值得注意的是,仅仅通过医生肉眼观察,并无法判断宫颈表面的红色不光滑组织究竟是正常的柱状上皮组织还是病变组织。特别是早期宫颈癌,在外观上和宫颈糜烂的表现非常相似,必须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来鉴别。如在妇科检查中发现宫颈糜烂,不必过分担忧,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通过改良三阶梯技术(Cytology-Colposcopy-Histology,CCH)联合检测排除宫颈癌可能。
Step1.初筛:细胞学(TCT)+ HPV-DNA
采用TCT联合HPV-DNA检测,可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减少假阳性和漏诊病例;以HPV指导TCT阳性患者分流、帮助浓缩阴道镜活检人群,从而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损伤、减轻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Step2.助诊:阴道镜检查+活检
阴道镜检查是对宫颈初筛结果阳性女性进行临床确诊流程的专项检查,从视觉和组织学上确定宫颈和下生殖道的状况,全面观察鳞状细胞交界和移行带,评定病变,确定和采取活体组织,作出组织学诊断,为进一步处理作出依据。
Step3.确诊:组织病理学分子标志物
病理学检查对诊断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有决定性影响,被称为“金标准”。目前临床上多采用LEEP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LEEP术可使颈管内病变组织得以全面切除而减少漏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活检的不足,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
小编特别提醒:不论宫颈有无“糜烂”,有过性生活的女性都应定期做宫颈筛查,外表光滑的子宫颈也可在宫颈管内隐藏着病变。不做宫颈筛查就治疗,很可能遗漏子宫颈浸润癌或高级别癌前期病变,这对患者是很危险的,也是极不负责任的。
宫颈糜烂样改变 警惕这些致癌高危因素
1、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
2、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等;
3、性传播疾病导致的宫颈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
4、吸烟:摄入尼古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风险增加;
5、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腺癌风险增加两倍;
6、免疫缺陷与抑制: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发生率升高;
7、其它病毒感染:疱疹病毒II型(HSV-II)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
单纯的宫颈糜烂不会导致宫颈癌,但患有宫颈癌部分女性也会表现出宫颈糜烂。2012年美国癌症协会(ACS)宫颈癌筛查指南中指出,所有女性应该在21岁开始接受宫颈癌筛查,宫颈癌发病高危女性,包括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接受器官移植以及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者需要接受更频繁的筛查。